刮研鏟刮屬于精加工
對于機器來說,畫一條直線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人想在沒有輔助工具的情況下畫一條直線就很困難。也就是說,人類很難跟機器在加工領域抗衡。
但是,機器也有它的缺陷,因為機械的加工精度只會損失不會增加,精度再高的機床也只能加工出比它自身精度低的機械。因此,想要做出一個比原來的機器還要精確的機器,就需要從人為的努力。這個“人為的努力”就是刮研鏟刮。
刮研鏟刮是什么?
刮鏟從兩百年前工業(yè)革命流傳下來,是機器無法取代的金屬加工手藝。刮研鏟刮是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鏟平、鏟均勻,數(shù)控軌道滑動時刮研鏟刮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精準移動,也讓潤滑油發(fā)揮中介功能,避免提早磨耗,降低機械壽命,就像高度一樣的十個人撐著門板可平均分攤重量,如果有人蹲下來沒承受力量,其他人因重量集中比較累……
刮研鏟刮是利用刮刀、基準表面、測量工具和顯示劑,以手工操作的方式,邊研點邊測量,邊刮研鏟刮加工,使工件達到工藝上規(guī)定的尺寸、幾何形狀、表面粗糙度和密合性等要求的一項精加工工序。由于使用的工具簡單,通用性比較強,加工余量少,而達到的精度非常高,因此廣泛地應用在機器和工具的制造及機械設備的修理工作中。通常機床的導軌、拖板,滑動軸承的軸瓦都是用刮研鏟刮的方法作精加工而成的。
平面刮研鏟刮的質(zhì)量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幾何形狀,如垂直度、平面度和厚度尺寸。另一個指標是表面質(zhì)量,表面質(zhì)量常用研點法,用標準平板或與其相配合的零件對刮研鏟刮面進行研點。方法是使用25×25mm方框,放在被檢表面,檢查方框內(nèi)的點數(shù)。
刮研鏟刮的步驟
刮研鏟刮并不是一件簡單的技術,據(jù)資深的刮研鏟刮師父介紹,學刮研鏟刮必須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練習內(nèi)化成自發(fā)動作,每天成千上萬次重復微調(diào)姿勢動作,才掌握到腰力控制長寬、左手下壓力道決定深度,右手則控制刮研鏟刮點,以及雙腳重心配合到更順暢的身體記憶。
軌道最高和最低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極細微的0.01mm,也可能是1mm,它是不平均的,如果用同樣力道,根本不會平,所以每一刀力量都要不一樣,刮研鏟刮不像一般藝術品雕塑,只要一個地方不準,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精密度。再加上不只一個平面,而有四個甚至更多都要同時鏟精準,多一個面難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鏟花只能挖掉、不能補,一旦鏟錯地方要從頭再來一次,其他等于都白做,這就是它的難點。
刮研鏟刮的分類
粗刮:若工件表面比較粗糙、加工痕跡較深或表面嚴重生銹、不平或扭曲、刮削余量在0.005mm以上時,應先粗刮。粗刮的特點是采用長刮刀,行程較長(10mm~15mm之間),刀痕較寬(10mm),刮刀痕跡順向,成片不重復。機械加工的刀痕刮除后,即可研點,并按顯出的高點刮削。當工件表面研點每25mm×25mm上為4~6點,表面粗糙度為(Ra2.5-Ra3.2)時停止粗刮。
細刮:細刮就是將粗刮后的高點刮去,其特點是采用短刮法(刀痕寬約6-8mm,長10-12mm),研點分散快。細刮時要朝著一定方向刮,刮完一遍,刮第二遍時要成45度或60度方向交叉刮出網(wǎng)紋。當平均研點每25mm×25mm上為10~14點,平面度達到0.01mm/500m㎡,表面粗糙度(Ra1.6-Ra3.2)同時應兼顧形位差時,即可結束細刮。
精刮:在細刮的基礎上進行精刮,采用小刮刀或帶圓弧的精刮刀,刀痕寬約(5-7mm,或者更短)平均研點每25mm×25mm上應為20~25點,平面度達到0.01mm/500m㎡以下,表面粗糙度為Ra0.8-Ra1.6時結束細刮。常用于檢驗工具、精密導軌和緊密工具接觸面的刮削。
刮花:刮花的作用一是美觀,二是有積存潤滑油的功能。一般常見的花紋有:斜花紋、燕形花紋和魚鱗花紋等。另外,還可通過觀察原花紋的完整和消失的情況來判斷平面工作后的磨損程度。
聯(lián)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